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盐饮食合并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模型的组织病理、单核细胞功能表型、脑组织动脉硬化相关血管因子转录改变。方法 21只6周龄SHR按照简单随机法直接抽样分成正常饮食组(SHR-ND,n=7)、高盐饮食组(SHR-HSD,n=14,予以8%高盐饲料喂养),在高盐饮食诱导20周后按照简单随机法直接抽样分配一半SHR-HSD予以施行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术(SHR-HSD-UCAO,n=7)并维持10周以模拟慢性局灶性低灌注,比较三组间脑组织病理学、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脑组织中动脉硬化相关血管因子mRNA转录水平改变。结果 SHR-HSD收缩压[(246±12)mmHg比(220±16)mmHg,P=0.029 1,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189±15)mmHg比(164±12)mmHg,P=0.014 3]均明显高于SHR-ND。在组织病理学上,SHR-ND、SHR-HSD和SHR-HSD-UCAO三组均可见小动脉脂质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管腔缩窄、多发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胼胝体神经纤维结构疏松和髓鞘空泡化改变。SHR-HSD外周血中CD11b...  相似文献   
2.
目的:拟采用点穴分筋拨络法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运用中医临床理论为该病的认识及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乳腺外科存在腋网综合征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由专门从事传统康复的治疗师予以点穴分筋拨络法进行治疗,并提供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手法治疗,仅给予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6周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上肢残疾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 scale,DASH)以及Barthel指数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3周、6周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前屈活动度,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肩关节后伸、内收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在3周随访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周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分筋拨络法能够改善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缓解患肢疼痛,提高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两种激光照射血液疗法对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鼻腔照射与氦 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对脑梗死、脑外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治疗组 (A组 ,n=50 )和氦 氖激光治疗组(B组 ,n =46)。A组实际照射功率平均 2 .4mW ,30min/次 /鼻腔 ,波长 650nm。B组选择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进针 ,波长632 .8nm ,输出功率为 2 .5mW ,40min/次。观察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CT复查、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A、B两组CHOL、TG、LDL、ESR、HCT等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HDL升高 (P <0 .0 1 )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两组患者的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等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经CT复查 ,绝大多数患者脑部损伤病灶减小或消失 ,周围水肿减轻。结论 通过对比观察 ,半导体激光经鼻腔照射和氦 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死、脑外伤均具有较满意治疗效果 ,两组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但相比之下 ,半导体激光经鼻腔照射操作简单、安全 ,为无创性治疗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降低了感染的机会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特征及针对性语言训练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的发生情况、语言障碍的特点并观察对其进行针对性语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单侧皮层下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29例,行失语症检查,分析其神经语言学特征。并将病程1个月患者入选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于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失语症评测,对训练前后的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基底核性失语症患者病灶多位于左侧基底核。基底核性失语症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及书写能力的受损,其中理解中度障碍18例,重度障碍11例;书写障碍以描写障碍突出,重度障碍25例;复述相对较好,轻中度障碍24例。患者语音障碍23例,包括音韵及音律障碍。8例患者出现言语失用。经过早期针对性语言治疗,患者在听理解,口语表达、朗读、阅读、描写、听写等方面,治疗前后其正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语音障碍也有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基底核性失语其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点。进行早期语言训练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下肢关节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影响其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可以安全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单侧偏瘫患者39例,排除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疾病等因素;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分别观测在P&;lt;0.05水平和P&;lt;0.01水平是否显著相关。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侧髋、膝关节活动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524,P=0.003;R=0.518,P=0.004),尤其与患侧髋关节伸展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745.P=0.000;R=0.643,P=0.000);其步行能力与髋关节伸展角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541)及膝关节活动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432)的相关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下肢伸髋、屈膝异常及其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不对称是影响正常步态恢复的主要原因,提示下肢髋、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应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吞咽障碍患者能否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233例,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出院时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分为摄食训练组(FOIS>1)和非摄食训练组(FOIS=1),分别进行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因素对是否启动摄食训练的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吞咽动作外,2组患者在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PAS)、意识状态、体力耐力、肺部感染控制情况、误吸类型、自主咳嗽能力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5(OR=21.064,P<0.001)、体力耐力可(半坐卧位或坐位可坚持30 min及以上)、肺部感染控制、有自主咳嗽能力可能是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指征(P<0.05)。ROC分析显示,PAS分级预测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2(P<0.001),其余三项单独指标AUC均<0.7,而PAS分级、体力耐力、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及自主咳嗽能力四项指标联合的AUC为0.870(P<0.001),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77.1%。 结论 吞咽障碍的误吸情况(PAS分级)、体力耐力、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及自主咳嗽能力可能是患者启动直接摄食训练的影响因素,上述指标对启动直接摄食训练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且这4项指标联合的预测效果优于各单项指标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18例,通过气切套管的声门下吸引管给予氧气脉冲,按照随机顺序给予氧流量为2L/min、4L/min、6L/min,同时患者进食一口量为5ml中稠食物3次,每次进食的间隔时间为1min。采用吞咽造影检查评估不同氧流量下的患者渗漏—误吸评分及咽部残留评分。结果:患者在三种氧流量进食时渗漏误吸情况均较无氧气脉冲的情况下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两比较发现,2L/min与4L/min氧流量、2L/min与6L/min氧流量、4L/min与6L/min氧流量进食的渗漏误吸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种氧流量进食时患者残留评分较无声门下气脉冲时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氧气脉冲辅助增压训练对于神经性疾病气管切开患者渗漏误吸情况有较好的即时改善作用,但对进食时残留无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健康人群对黄原胶及变性淀粉两种常见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和异味差异。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纳入吞咽患者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9例纳入健康成人组。分别采用黄原胶类、变性淀粉类增稠剂配制稳定性、流变性一致的增稠液体,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2组受试者对黄原胶类、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及对异味的主观接受程度。 结果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黄原胶类增稠剂(P<0.05),而健康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P<0.05);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黄原胶类和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异味度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异味度评分明显低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异味度评分(P<0.05)。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对变性淀粉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相对较好,健康年轻人群对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口感喜好度优于变性淀粉类增稠剂,上述不同结果可能与脑卒中患者口腔感觉功能减退以及增稠剂异味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口与经鼻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口扩张组和经鼻扩张组,每组患者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经口扩张组通过口腔置管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经鼻扩张组给予经鼻腔插管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记录2组患者在行扩张治疗时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并于每次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鼻黏膜出血、水肿、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吞咽疗效评分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治疗后,经口扩张组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为(7.26±2.52)分,经鼻扩张组为(7.18±2.64)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FSS评分分别为(2.26±0.46)分和(2.19±0.53)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经口扩张组心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9.12±1.4)次,明显低于经鼻扩张组的(18.6±2.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口扩张组治疗接受率为98.2%,明显高于经鼻扩张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扩张组患者发生黏膜出血、喉头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分别为1例、1例、(1.0±0.7)分,分别与经鼻扩张组的9例、7例、(3.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是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导致吞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经口腔置管行球囊扩张术的患者的鼻黏膜水肿、喉头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均优于经鼻置管行球囊扩张术的患者,且患者接受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灶部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特点。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且病变局限于单侧大脑或脑干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部位分为3组,其中单侧脑干病变29例(纳入单侧脑干组),左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37例(纳入左侧半球组),右侧半球(皮质+白质)病变26例(纳入右侧半球组)。入院后所有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记录并对比各组患者口腔运送、吞咽启动、残留、渗漏、误吸、咳嗽反射及环咽肌开放等指标结果。 结果 3组患者在口腔运送(χ2=0.712,P=0.918)、吞咽启动(χ2=1.564,P=0.458)、渗漏(χ2=5.615,P=0.060)、咳嗽反射(χ2=5.882,P=0.053)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会厌谷、梨状窦残留(χ2=6.508,P=0.011)和误吸(χ2=7.803,P=0.005)方面与左侧半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侧脑干组在环咽肌开放方面与左侧半球组及右侧半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9.555和24.630,均P<0.05)。 结论 单侧脑干较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更容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残留、误吸及环咽肌开放异常等方面,两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特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